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IPv6
联系电话 0591-87803700
信访举报 0591-86309245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ciamc >资讯中心 >集团动态 >兴业银行业绩说明会:坚持稳中求进 努力跑赢大市

兴业银行业绩说明会:坚持稳中求进 努力跑赢大市

2025-03-30

      3月28日,兴业银行在上海举行2024年业绩发布会,董事长吕家进、行长陈信健等管理层出席会议并回答分析师和媒体提问,直面市场关切。

3.30-1

      “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因时因势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我行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坚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吕家进表示。

      截至2024年末,兴业银行总资产10.51万亿元,同比增长3.44%;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双增长;不良贷款率1.07%,拨备覆盖率237.78%,保持稳定并处于行业较好水平,走出一条以价值创造为核心,规模、质量、效益均衡提升的发展新路径。

锚定打造价值银行

做好市值管理

      “2024年,我行以价值银行为目标,以能力提升为保障,迎难而上,取得了预期效果。”陈信健在业绩说明会上向投资者展示兴业银行打造“价值银行”所取得的成果。

      ——“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实现营业收入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实现净利润772.05亿元,同比增长0.12%,营收、净利润年内增速由负转正。

      ——“客户合作”不断深化。零售客户数1.1亿户,企金客户数154万户,分别较2023年末增长8.77%、9.57%。零售贵宾客户、私行客户分别较上年末增长8.78%、11.36%;企金潜力及以上客户、价值客户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4.41%、14.04%;同业价值客户产品覆盖率提升到74%。

      ——“风险成本”控制有力。不良贷款率1.07%,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37.78%,处于合理区间。全年计提减值601.89亿元,同比下降1.62%。同时,持续向不良资产要效益,实现集团账销案存清收144.71亿元,同比增长1.75%,再创新高。

      ——“业务结构”更加均衡。锻造金融市场长板,巩固企业金融底板,补齐零售金融短板。个人存款规模1.57万亿元,新增2082亿元,市场排名升至股份行第二;零售AUM规模5.11万亿元,个人贷款规模1.62万亿元,两项指标稳定在股份行前三。

      ——“经营特色”筑牢优势。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继续保持优势,科技金融正在成为“第四张名片”。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保持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位。兴银理财管理产品规模保持市场第二,银银平台机构销售保有规模较上年末增长82%。大投行FPA规模4.53万亿元,较上年末新增1451亿元。科技金融贷款超过9600亿元。

      价值银行的背后,是兴业银行“战略执行、客户服务、投资交易、全面风控、管理推动”五大核心能力的持续提升。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则是过去三年,兴业银行股价上涨21%,跑赢了大市。特别是今年以来,兴业银行股价持续上涨,好于同业表现。

      “我国银行估值总体处于偏低水平,兴业银行能够取得这个成绩,我们感到很不容易。对这一成果,我们做了一些回顾总结,深刻感受到与这几年我行经营发展和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吕家进表示。具体来看:

      保持战略定力。坚持“1234”发展战略,持续擦亮“三张名片”,在巩固房地产和政府平台融资“两大基本盘”的同时,积极开辟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汽车金融、能源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资产负债结构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推动息差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坚持扬长补短。同业与金融市场长板继续保持优势,企金与投资银行底板加固,零售短板取得长足进展,过去三年零售客户增长了40%、零售存款增长近100%、零售AUM增长了27%,存款规模在股份行排名得到提升,三大条线更加均衡,实现了协同、融合发展。

      有效应对风险挑战。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稳定且逐年下降,从2020年末的1.25%降至去年末的1.07%;风险抵补能力有所提升,拨备覆盖率由2020年末的218.83%增至去年末的237.78%,展现出在这一轮资产结构调整和风险化解中的专业能力和发展韧性。

      此外,兴业银行把数字化转型作为生死存亡之战,经过观念转变、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投入增长及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数字化转型逐渐从建设期走向收获期。实施一系列人才强行战略,通过丰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支撑和保障兴业银行经营发展、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

      价值银行的打造,也直接关系到兴业银行未来的估值。吕家进表示,当前兴业银行已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明确了市值管理的原则和举措,通过内外兼修做好市值管理。

      从外部看,当前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积极变化,社会各方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信心明显增强,尤其是监管部门正在推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申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做好估值管理塑造良好外部环境。

      从内部看,资产端要在客户经营、行业选择等方面做调整,负债端要在企金织网工程、零售重点结算场景等方面继续下大功夫,中收端要发挥“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优势不断开拓新领域,努力让资产负债表更为干净、简单。要加强风险和业务融合,做看得懂的业务模式,确保管得住风险、做得来业务。要努力引进更多战略投资者,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形成更大的、更加稳定的股权“基本盘”。

      “我们要因势而变,顺势而为,力争在周期的β之外,能够形成兴业银行自身的α,来回馈各位投资人,来履行好国家所赋予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使命。”吕家进表示。

      年报显示,2025年兴业银行计划每股分红1.06元,分红总额220.21亿元,占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比例达到30.17%,首次突破30%,比例连续15年上升。

积蓄穿越周期的力量

走在股份制银行前列

      从“三张名片”到“五大赛道”、从“旧三角”到“新三角”、从“数字兴业”到“把科技金融打造成‘第四张名片’”……近年来,兴业银行把握大势,顺势而为,进行前瞻性布局,形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对于2025年的工作,吕家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兴业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将各项既定任务抓实抓细抓具体,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力争全年跑赢大市,持续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

      把握发展大势,开拓增长空间。坚定服务新经济,在经济发展的主赛道上奋勇争先。坚持不懈抓负债,坚持把拓展低成本存款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扩中收,进一步发挥“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优势,广开中收来源。加快推进国际化,紧随客户步伐,适时加快海外布局,推动国际业务加快发展。继续过好紧日子,要继续严控一般性、日常性开支,稳住成本收入比。

      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智慧兴业。进一步强化科技对经营管理的赋能作用,全面提升员工作业效率、客户体验感和经营效益,拥抱人工智能,在数字化转型的下半场,加快从“数字兴业”向“智慧兴业”迈进。

      增强风险意识,筑牢安全屏障。将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各类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暴露,加快存量风险化解。  

      兴业银行首席风险官赖富荣表示,预计今年新发生的不良资产规模比上年还会有所下降,减值计提的规模将继续回落,房地产、地方债和信用卡的风险会继续收敛。

      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能。将继续积极谋划对风控体系、运营体系、产品管理体系、外包管理体系、人力管理体系等优化调整,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障碍,精准对接国家的金融改革举措,尽最大努力争取政策红利,继续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

      当前银行业面临“低利率、低息差、高风险”经营环境,如何适应新的历史时期,跑赢大市?陈信健表示,如果沿用过去高举高打的业务策略,很快会被市场淘汰。新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要尽快适应环境变化,调整优化经营策略。重点处理好“四组关系”。

      在客户经营上,处理好挖潜与扩面的关系。根据测算,存量零售客户的利润贡献是新客户的16倍,而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存量客户的5倍,“与其在低效拓客上耗费大量资源,不如深耕存量客户获取增量的收益。”陈信健表示,今年将重点加强公司、零售、同业跨条线联动,通过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提高产品交叉覆盖率,切实推动客户质与量的增长。

      在息差管控上,处理好负债与资产的关系。在资产收益率和负债付息率非对称下行的背景下,控制息差收窄幅度的关键在于压降负债成本。与其纠结投放高风险资产获取利差收益,不如下决心降低负债付息率,来更好投放低风险稳收益资产。

      在营收增长上,处理好表外与表内的关系。当前,利润增长受限、外部资本补充工具缺乏,依靠资本支撑的表内业务增长空间和增长速度受到制约。要加快从表内走向表外,进一步挖掘业务潜力。

      “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和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在表外再造一个兴业银行’的目标。”陈信健表示。

      在经营理念上,处理好风险管控与短期逐利的关系。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风险观,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宁可让利、不让风险”。今年,会继续压降高风险业务,加快补齐风险管控方面的不足,在管好风险情况下开展业务。

做好“五篇大文章”

加快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兴业银行将“国之大者”化为“行之要务”,将做好“五篇大文章”与擦亮“三张名片”、布局“五大新赛道”、打造“数字兴业”有机结合,全方位增强行业服务能力,快速布局新赛道。年报显示,兴业银行科技金融贷款、绿色金融贷款、普惠金融贷款、养老产业金融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0.68%、19.64%、10.97%、10.6%,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优化业务结构。

      以科技金融为例,2024年,兴业银行科技金融贷款突破9,600亿元,且不良贷款率仅0.77%,科技金融正在成为兴业银行“第四张名片”。

      吕家进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兴业银行科技金融高增长、低不良的背后,一是布局早,早在2021年就认识到“地产-基建-金融”旧三角循环向“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循环转变的趋势,前瞻布局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其中科技金融摆在首位。二是措施实,构建了总、分、支三级经营管理体系,加大产品创设力度,发挥同业合作优势,开发了“技术流”评价体系,目前累计审批金额1.11万亿元,投放金额3,930亿元,系统推进科技金融发展。三是特色强,通过充分发挥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的功能,能有效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近期,监管部门在积极推动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我们是符合条件的。一旦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能够成功申请,我们还会在科技金融上形成新的发展。”吕家进透露。

      展望2025年的信贷投放计划,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林舒表示,兴业银行将继续加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中长期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融合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与“五大新赛道”。同时深化“区域+行业”经营,立足于区域实际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差异化、特色化经营,使资产布局与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契合。抓住住房融资需求回暖机会,围绕核心金融场景不断做大高质量客群,进一步增强信用业务发展动能。

      “预计今年贷款增加约4,000亿元,其中对公贷款新增3,000亿元左右,个人贷款新增1,000亿元左右。”林舒表示。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正在影响着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千行百业,兴业银行将如何布局?

      吕家进表示,自2021年兴业银行提出“数字化转型是生死存亡之战”以来,要求全行以生死时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目前兴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逐渐从建设期走向收获期。兴业数金公司可以同步安排300个系统研发项目。分行800多个自建系统已整合到250个,使系统之间的通信更简单,数据库数量更少,功能更先进,数字化在客户营销、风险防控、内部审计等诸多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

      兴业银行将围绕大模型提前做好布局。正在以“AI人人可用,人人都用AI”为愿景,加快从“数字兴业”向“智慧兴业”迈进。当前正从做好调研规划、推动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开展前沿研究等方面,加大对大模型应用的探索。

      首席信息官唐家才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金融创新的焦点,作为战略引擎正在重构金融服务模式,开启银行业新的“增长曲线”,推动银行业务从“数字化”走向“智慧化”。

      下一步,兴业银行将建立认知型组织,构建领域知识数据集,将通用模型训练成专家模型,升级智慧大脑决策中枢,更快响应市场,更好服务客户。全面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将AI应用成效纳入2025年考核。打造多领域员工的AI助手,让每位员工随时可以获得AI助手,提升工作质效。筑牢可信的AI底座,坚持底线思维,保护数据隐私,控制模型幻觉,建立系统性的安全治理体系,防控新技术风险,确保金融服务安全、可靠、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