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 ©2015 兴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Industrual Asset Manage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7018247号)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1277号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湖东路154号中山大厦A座28楼 邮编:350003 总机:0591-87803700 本网站支持IPv6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19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上回顾总结去年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9年工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官方新闻稿中,对防范金融风险、整治金融乱象、提升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等的表述中,均未对银行和保险分别提出监管要求,而是通盘考虑。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分别提要求的原因,说明银保监会机构整合得很好。过去一段时间,银保监会对银行和保险的日常监管工作与机构改革是“两不误”,同时进行的。目前,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监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曾刚认为,另一方面,银行和保险的监管本身就有很多共通之处。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看,市场最为缺乏的是长期资金,而保险则是长期资金的提供方。在监管部门统一协调下,银行保险“双剑合璧”,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银行保险“双剑合璧”
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在2017年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立的。
2018年3月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落地,明确银监会和保监会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保监会”。从此,两大监管机构的整合大幕开启。
2018年8月23日,银保监会内部下发的“三定”方案曝光,银保监会的部门最终合并为26个职能部门和一个机关党委。
2018年10月18日,银保监会宣布36个银保监局筹备组的负责人名单,分支机构的筹备快速推进。
两个月后的12月17日上午10点,银保监会下辖的36个省银保监局统一挂牌。2018年末的最后几天,各银保监分局也陆续挂牌。至此,银保监会机构合并任务基本完成。
银保监会的整合,在机构形态方面已基本整合完毕,但这只是“形似”,真正的“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才是机构改革的实质。
银保监管之所以合并,一大因素是随着金融业态的丰富,此前的分业监管模式显现弊端。监管标准不统一,导致监管套利,监管缺乏穿透性,“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存在监管空白。合并以后,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曾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监管机构的整合,监管规则的统一,有利于消除监管套利,尤其是在相同的业务方面。毕竟银行和保险是不同机构,需要有专属的监管规则,但相同业务,比如资产等,统一监管规则,对消除监管套利,降低交叉风险有很大好处。”
原厦门保监局办公室主任涂东阳曾撰文分析过银行、保险的相同逻辑。比如,银行保险业都是“负债经营、经营负债”的特殊金融业,同类业务应当接受同等要求监管。两者监管的共同核心是管资本,抓住“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充足率”,保证公众的利益和信心等。
服务实体与防风险不矛盾
银保监会的监管工作会议上还提及,必须把防范系统性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更紧密结合起来。
防风险的任务仍然艰巨,也有部分机构因为风险偏好较低,出现了惜贷现象。银保监会提出“125”的监管目标时,就有市场人士担忧,银行不良可能大幅增加。
曾刚表示:“如果静态地看,这是有道理的,小微客户一般风险更高。但并不是单独地让银行服务小微和普惠,还有很多配套政策。比如风险分担上,有国家的融资担保基金等。监管政策上,也有倾斜,比如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不良容忍度、补充资本净额等。”
在曾刚看来,监管通过降低银行其他方面的成本来弥补高风险,为银行提供更低成本、更长期限的资金。综合来看,银行通过附加的收益来抵消做小微贷款的损失,从这个角度看,风险不一定是增加的。
“长期来看,(服务实体和防风险)我就更觉得不是矛盾的。”曾刚表示,从长期来看,服务好实体经济才是银行最大的本分,换句话说,实体经济的风险才是银行最大的风险。
曾刚认为,顾全大局,稳住实体经济,宏观经济向好,才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根本。
鉴于此,曾刚建议,一方面,银行要逐步转变理念,顺应监管导向,改变自身原来过于短期化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监管机构也要把支持和配套政策做实,稳定金融机构的预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