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IPv6
联系电话 0591-87803700
信访举报 0591-86309245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ciamc >资讯中心 >行业资讯 >双循环催动金融改革

双循环催动金融改革

2020-09-21

  过去几个月里,双循环可能是中国经济领域最热的关键词之一。9月15日,李克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全球企业家特别对话会时强调:“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既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也要更大力度吸引外资、发展外贸,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也是目前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央开出的应对之方。

  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业在其中责任重大。CF40常务理事会副主席、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长蔡鄂生在首届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上表示,要加强金融对双循环新格局的融合与支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应定位于新形势下新的战略决策,从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出发,提升金融供给。

  提高服务的适配性

  所谓双循环,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进一步来看,是要形成一个产业结构链条完整、最终产品供求基本均衡的国内市场,同时继续推进对外开放,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实现国际生产、贸易、金融的循环。

  变化中的市场格局中孕育着新的机会。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指导方向下,实体经济、产业链重构会催生许多新的需求,这对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更有利。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北京互金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黄震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为例向记者解释说,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出海、国际化的策略可能需要阶段性调整,但是在双循环战略的引导下,企业可以探索新的发展空间。例如某科技企业此前通过技术赋能金融业务取得了不俗成绩。而在双循环战略下,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国内企业都有数字化升级的需求。如何与政府、企业联动,做好相关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支持,为其他机构进行技术赋能,将是其发展的新空间。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重点关注新格局下消费等领域的新机遇。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宗良表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双循环战略推进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新业务,金融业应该进行供给侧优化,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例如,伴随着我国内需市场特别是消费市场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元、定价合理的消费金融产品成长空间广阔;而随着居民收入增加,更专业的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

  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过程中,金融市场可通过稳步扩大开放,缔结内外循环的新纽带。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告诉记者,基于内循环的发展,中国经济在需求侧、供给侧的双升级将产生丰富的结构性机遇和“独角兽”企业,进而吸引全球资本的长趋势流入。顺应这一趋势,稳步扩大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开放,不仅有助于中国与全球分享机遇、强化联系、降低“脱钩”风险,也将支持中国经济更持续、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速自身新旧动能切换。

  不断推进金融改革

  上述变革难以一蹴而就。金融机构更好支持双循环战略,有赖于其自身战略的因时而变,也需要通过综合性改革破解政策落地层面的末端“梗阻”。

  程实强调,金融支持难落实的现象反映出经济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而结构性问题需要以改革的方式寻求突破。其中,打破新经济在融资环节的“价格歧视”,引导要素资源流向新动能至关重要。

  他建议,一方面是以LPR为“利率锚”,以“促并轨”“破刚兑”“抑套利”“降成本”等改革方式引导融资成本的长趋势下行,从而推动金融周期匹配经济周期、金融体系让利实体经济,由此,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有望构建长期良性的共荣共生关系。

  另一方面,要扩大直接融资占比,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定价功能。程实表示,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配合多元退市机制,打造高标准的资本市场体系,形成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循环,强化“投资效应”对产业升级的引导作用。同时,要以“零容忍”监管政策加强投资者保护。

  “我国金融业要发挥优势,在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程实表示,要发挥金融改革的全局性先导作用,带动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以金融价格信号优化要素的配置方向和激励机制,以金融市场工具突破要素跨期限、跨区域、跨部门的配置约束。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